近日,根據華商報報道,安康某大四男生陷校園貸,從最初的1000多元貸款變成了20多萬,家里為了替他還債,甚至賣掉了剛蓋好的新房。新聞一出,在網上引來一眾網友的感嘆,那么校園貸陷阱如何有效防范?下文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
大四男生陷校園貸
自從校園貸出現以來,就問題不斷,不少學生深受其害。據華商報消息,近日安康大四男生陷校園貸,不但欠的錢越來越多,還連累家人傾家蕩產賣房賣地。
據了解,大四男生小謝家在安康農村,家里條件不富裕的他,在上大學時申請了6000元的助學貸款,生活費則是母親按月打給他。由于生活費吃緊,鬼迷心竅的他就借了校園貸。下載了校園貸的APP,向對方提供了自己的身份證、學生證等個人信息后,對方很快就將1000元貸款打到了他指定的銀行賬戶里。
小謝稱,他甚至都不記得靠前次貸款的錢用在了什么地方。只知后來自己因為無法及時還貸款,于是下載了多個貸款APP,以貸還貸,拆了東墻補西墻。在22個月的時間里,他總共貸款了61次,借款金額最高10000元。由于這些校園貸周利息高達30%,最后還不起錢的他遭到了地方的言語威脅。
家人擔心他因此走向極端,于是把給哥哥蓋好房子的宅基地都賣了,并四處向親戚借錢,然而還了21萬還有5萬,這些錢還在按周產生利息。
校園貸陷阱如何有效防范
貸款一定要到正規(guī)金融機構。如今,各銀行都有專門針對學生群體的助學貸款等項目。多家銀行也已“把正門打開”,推出正規(guī)的校園貸產品,如建行“學e貸”產品。當遇到資金問題時,學生群體應加強與輔導員、學校管理部門等的溝通交流,防止不法分子趁虛而入。
貸款一定要用在正途上。大學生應當適度消費,繼承勤儉節(jié)約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提高自身風險意識。不能為了滿足眼前享樂和攀比心理而過度消費,落入“***”陷阱,對自身和家庭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加強防范意識,識別出網貸中的陷阱。校園網絡借貸平臺出于搶占市場和競爭的需要,會隱瞞或模糊實際資費標準、逾期滯納金、違約金等。很多“校園網貸”平臺對申請貸款的大學生審核流程非常簡單,在大學生填寫個人信息資料后,主要通過遠程視頻等途徑確認信息,容易造成信息泄露和不文明的催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