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小朋友去保險公司上班,結果遭到了全家人激烈反對:
堂堂大學生,怎么就跑去搞傳銷了呢?
保險行業(yè)就是這么讓人火大,且煩躁。
為什么大家一聽到保險,就自動和傳銷劃上了等號?
而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得從一個古老的故事說起。
1919年,一戰(zhàn)剛結束,世界經濟一片混亂。
正所謂,渾水好摸魚。一名投機商人?查爾斯·龐茲?趁機散布消息:
說只要從歐洲買入國際郵票券,再轉手賣給美國,利用匯率差,3個月內利潤就能翻一番。
事出反常必有妖,這么暴利一聽就不靠譜,但任何時代都不缺乏有百萬夢想的人。很快就有一波人加入了龐茲的計劃,并且如期拿到了高額回報。
本著“有夢一起做,有錢一起賺”的原則,龐茲還許諾這波人:
只要你拉人來***,就給提成。你拉的人再拉人,你還有提成,這樣的條件試問誰不心動呢?靠著人民群眾的力量,不到一年,龐茲就發(fā)展了4萬名***者。在當時美國人眼里,龐茲比哥倫布還牛,因為哥倫布只發(fā)現了新**,而龐茲直接發(fā)現了錢。
這場集體狂歡,直到1920年龐茲破產才宣告結束。
其實,這個老龐從頭到尾什么都沒有做,所謂的高收益,只不過是龐茲把后來者的錢,當作利息付給早期加入的人,拆東墻補西墻,來制造賺錢的假象,引誘更多人加入。
這就是龐氏騙局,也就是傳銷的鼻祖。
后來傳銷就開始了環(huán)球旅行,所到之處寸草不生。為了騙人,傳銷也進行了各種花式包裝、美化,但不論怎么變,本質上創(chuàng)造不了任何價值,只能靠一級一級拉人頭來騙錢。一旦拉不到人,資金鏈就斷了。頂端的傳銷頭子,卷錢跑路,后面的參與者,賠光了所有。
在傳銷猖獗的90年代,隔壁老王打工歸來,一身大金鏈子小手表,逢人就聊夢想聊情懷,這多半是傳銷來拉人頭了。而不出意外的話,過不了一年半載,他就會灰溜溜地回來,這八成是傳銷做不下去了。老實說,保險,和銀行一樣,都是正經的金融行業(yè),怎么就和傳銷搞到一起了?
時間回到1980年代,當時中國還是計劃經濟,保險就像米和面一樣,靜靜地躺在柜臺銷售。
那個年代,人們根本不知道保險是什么。你上街隨便問個人:你想買保險嗎?
估計他會反問你“保險是什么?保險箱還是保險柜?”
直到1992年,美國友邦保險?進入中國,徹底打破局面。當上海街頭出現靠前批西裝革履的保險營銷員時,人們震驚了:原來保險還可以這樣賣!這群人不再守株待兔,而是走街串巷,主動上門推銷保險。
為了快速擴張,保險公司鼓勵拉人建團隊。你拉的人賣出去保險了,你就有獎勵。你拉的人再拉人,你還能拿錢,這樣讓人心動的好事是不是似曾相識?這一***作下來,很快,友邦的人力和業(yè)績肉眼可見地往上漲。平安、太平洋這些公司,也坐不住了,有模有樣學起來,一時間祖國大地開滿了保險的花朵。
事情到這兒,還很正常。畢竟早期賣保險的,都是些高學歷人才,那個年代的高學歷,是真的高學歷。
然而,人性是貪婪的。既然有人就有業(yè)績,為什么不瘋狂招人?于是,學歷,背景,這些條件統(tǒng)統(tǒng)都不要了,只要是個人,都可以來賣保險了。一時間,整個行業(yè)魚龍混雜。
而這,正是保險被看做傳銷的根源。
為了招人,保險公司也是不顧一切。什么微商洗腦、培訓機構洗腦,和保險公司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
一個個西裝筆挺的銷售精英,在臺上激情吶喊:只要你敢想敢沖,百萬年薪不是夢!那有意無意露出來的五位數的工資條,不禁讓人心神蕩漾。
你總能聽到一些新奇古怪的故事和創(chuàng)業(yè)神話:
失業(yè)中年逆襲成百萬富翁,家庭主婦變身都市麗人等等,當然除了錢,你也能收獲精神上的滿足:畢竟保險可以造福人類,我們都是愛與責任的傳播者。所有人都說,他們的成功是可復制的,只要你簡單聽話照做。這大概是最早期的職場PUA。
然而回到現實,賣保險太難了。這些招進來的人,不是保險公司的正式員工,他們沒有社保,沒有底薪。而不開單,就什么都沒有。于是,培訓不到三天,就迫不及待地要把愛與責任傳遞給親朋好友:保險這么好,你值得擁有,當遭遇拒絕,使出渾身解數也要促成成交。
各種拉關系、激將法、打感情牌、不管什么辦法,能賣出保險就是好辦法。然而,大多數人在把親戚朋友掃蕩一遍后,人脈就耗光了,越往后保險越難賣...怎么辦?
你的主管告訴你:要想做好保險,關鍵還是要靠招人,讓別人幫你賺錢,誰能抵抗這種誘惑呢?看著你們的總監(jiān),每天打開門,指揮手下的人幫他賺錢,輕輕松松月入數萬...你仿佛看到了未來的自己。想象著每天喝喝茶插插花的日子,感覺人生似乎達到了巔峰,就這樣,一個個都走上了拉人頭之路。
看著這一幕,保險公司露出了狡黠的微笑,因為它根本不是招你來賣保險的,而只是來收割你和你的親朋好友的。在擁擠的培訓教室里,它看到的不是未來的銷售精英,而是一撮撮又肥又綠的好韭菜。
在這種人海戰(zhàn)術下,截止2017年,全國做過保險的人有5000萬,相當于整個韓國人口。算下來,平均每28個人中,就有一個賣過保險。洗腦、拉人頭,這一切都像極了傳銷。那么,到底是不是呢?
《禁止傳銷條例》里面說到
發(fā)現傳銷只是拉人頭,它所謂的產品其實都是道具,幾乎沒什么價值。而這幾年流行的網絡傳銷,傳的也都是一些概念,打著******甚至獻愛心的幌子,做著拉人頭的生意。
但保險,本質上是個應用科學。幾百年前,商船海上貿易,遠洋航行風險難測。如果順利達到就利潤豐厚,而一旦遭遇海難,就只能丟棄貨物來保命,損失慘重。由此催生了世界上靠前份保險。
保險的本質就是:我給你小錢,你為我的重大損失兜底。
縱觀人類幾百年的保險史,其實就是一個吃虧史。吃虧了才有教訓,吃虧了才有預防風險的需求,有需求后才有保險市場。所以,換個角度來看保險就像是順應時代的天選之子。國家支持,法律保護,和傳銷比起來,簡直就是得天獨厚,完全不在一個起跑線上。
可以肯定,保險不是傳銷。
然而,一手好牌打的稀爛的例子比比皆是。保險公司每年幾十億賠出去,依舊免不了一片群嘲。
很多人不理解,這種讓人誤會的銷售模式,為什么不能做出改變?說到底還是一個字——錢。
我國每年的人身險保費中,一半以上都是由營銷員貢獻。可以說,他們就是保險公司低成本的、行走的賺錢機器。
過分關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長期發(fā)展,保險行業(yè)的口碑什么時候才能得到改善?相信是每個保險從業(yè)者都應該去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