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根據(jù)形態(tài)來看位置,分為底部、上漲途中、下跌途中、頂部,一輪完成的上漲周期是按照底部→上漲途中→頂部來的,底部有大資金建倉,建完倉后放量拉升,在頂部出貨。
用這一上漲周期,能夠很好地解釋股票底部放巨量卻不漲的原因,大資金在底部建倉,由于資金量大,買入股票就會放量,但建倉還沒完畢,當(dāng)然不能讓股價漲上去。
底部放巨量不漲,是主力的建倉行為導(dǎo)致,作出這一判斷的標(biāo)準(zhǔn)是個股必須形成了底部結(jié)構(gòu),如果是低點一個比一個低,只是放量反彈,那么,這種情況就不是主力的建倉行為。主力建倉從技術(shù)上可以看得出來,但是在底部盤整的時間則很難把握,大部分股民都是“急性子”,股價在底部磨著磨著,就能把大部分浮躁的股民洗出去。
同時,主力也有很多方法洗盤,比如盤中放量砸盤,把恐慌盤嚇出來;又或者讓股價上躥下跳,短線投機(jī)者追進(jìn)來被套,割肉后又漲起來,玩的就是心理戰(zhàn)術(shù)。
主力建倉帶來的量能時不時放大,在k線圖上可以窺探出來。一只股票,到了底部的區(qū)域,如果沒有主力進(jìn)來,成交量就會很低,并且都是散戶在交易,價格漲跌沒有趨勢,分時看很不活躍。
一旦有主力想要建倉這只股票,就要從散戶手里拿籌碼,高換手不漲是一個好辦法,其實就是給散戶一個假信號,讓散戶以為有主力在低位出貨,所以價格漲不上去,然后拋售手中的股票,這時候正好落入主力的圈套中。
舉個例子,如上圖,個股經(jīng)過漫長的下跌,下跌過程中,有過多次放量反彈,然后回到下跌趨勢,股價創(chuàng)新低。在近一年里,股價回到了低位,并有主力建倉,形成了底部的箱體結(jié)構(gòu)。在箱體里,有過3次明顯的放量,但緊隨其后都是縮量回落,股價在上方給投資者形成明顯的壓力,估計再來多幾次放量換手,主力就能收集到足夠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