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以后,項羽自封為楚王。由于當(dāng)時劉邦活動的區(qū)域在漢中地區(qū)項羽就封劉邦為“漢王”。這便是大漢帝國“漢”字最初的緣由。公元前206年,劉邦在垓下之戰(zhàn)打敗了項羽,在定陶正式稱皇帝,仍用“漢”號,開始定都洛陽,兩年后又遷都長安。史稱西漢。漢朝共歷400多年。220年禪位于魏王曹丕,東漢結(jié)束。
==========================
西漢(前206——公元25)
包括王莽(公元9——23)和更史帝(23——25)
1、漢高祖:劉邦
劉邦,即漢太祖高皇帝(公元前206年—前195年)在位12年。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zhàn)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fā)展、以及中國的統(tǒng)一有突出貢獻(xiàn)。公元前195年,劉邦因討伐英布叛亂,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崩。廟號太祖,謚號高皇帝。毛澤東主席評價劉邦是“封建皇帝里邊最厲害的一個”。
2、漢惠帝:劉盈
劉盈,即漢惠帝(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88年)在位七年。漢高祖劉邦與呂后之子,西漢第二位皇帝。十六歲時便繼承皇位。漢惠帝即位后,實施仁政,減輕賦稅,提拔曹參為丞相,蕭規(guī)曹隨,政治清明,國泰民安。與民生息的政策,推動了經(jīng)濟(jì)的繁榮。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他廢除秦時禁錮,使黃老哲學(xué)代替法家學(xué)說,提倡各家學(xué)說競相發(fā)展。公元前188年,漢惠帝去世,時年二十三歲,謚號孝惠皇帝。
3、高后:呂雉
呂雉(前188年-公元前180年)在位8年。漢高帝劉邦之皇后,通稱呂后、漢高后、呂太后等。高祖死后,成為西漢第三位皇帝。被尊為皇太后,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時呂雉也是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被司馬遷列入記錄皇帝政事的本紀(jì),后來班固作漢書仍然沿用。她開漢代外戚專權(quán)的先河。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呂雉去世。《史記·呂太后本紀(jì)》對她執(zhí)政期間給予極高的評價。
4、漢文帝:劉恒
劉恒,即漢文帝(前180年—157年)二十二年。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薄姬,漢惠帝劉盈之弟,西漢第四位皇帝。漢文帝即位后,勵精圖治,興修水利,衣著樸素,廢除肉刑,漢朝進(jìn)入強(qiáng)盛安定的時期。劉恒登基后三月后(景帝前元年正月)立劉啟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竇漪房為皇后。漢文帝與其子漢景帝統(tǒng)治時期被合稱為文景之治。第二年,即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劉恒去世,謚號孝文皇帝。
5、漢景帝:劉啟
劉啟,即漢景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16年。漢文帝劉恒第五子,西漢第六位皇帝。劉啟在位期間,推行“削藩策”,削諸侯封地,平定“七國之亂”,鞏固中央集權(quán),勤儉治國,繼續(xù)奉行“與民休息”政策,發(fā)展生產(chǎn)、減輕賦稅。漢景帝在西漢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繼承和發(fā)展其父漢文帝的事業(yè),與父親一起開創(chuàng)“文景之治”;并為其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基礎(chǔ),完成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公元前141漢景帝后元三年去世,時年四十八歲。謚號孝景皇帝。
6、漢武帝:劉徹
劉徹(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即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劉徹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十六歲時登基,是西漢第七位皇帝。漢武帝,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dú)尊儒術(shù)”,“興太學(xué)”,結(jié)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集權(quán)方面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并將鹽鐵和鑄幣權(quán)收歸中央。擴(kuò)土方面實行攘夷拓土、國威遠(yuǎn)揚(yáng)。東并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范圍。首開絲綢之路,漢武帝也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漢武帝時期是西漢王朝最鼎盛繁榮的時期,亦是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fā)展高峰。當(dāng)時,成為世界上最強(qiáng)大的國家,漢武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駕崩于五柞宮,享年70歲,謚號孝武皇帝。
7、漢昭帝:劉弗陵
劉弗陵,即漢昭帝,(前86年-前74年)在位十三年。西漢第八位皇帝。漢武帝劉徹是少子,趙婕妤(鉤弋夫人)所生。漢昭帝即位時年僅八歲,在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等輔政下,沿襲武帝后期政策,與民休息,加強(qiáng)北方戍防。始元六年(前81年),召開“鹽鐵會議”,就武帝時期鹽鐵官營、治國理念等問題召集賢良文學(xué)討論,會后罷除榷酒(酒類專賣)。元平元年(前74年),劉弗陵因病駕崩,年僅二十一歲。謚號孝昭皇帝。
8、漢宣帝:劉詢
劉詢,即漢宣帝(前74年—49年)在位二十六年。西漢第十位皇帝。原名劉病已,漢武帝劉徹曾孫,戾太子劉據(jù)之孫,史皇孫劉進(jìn)之子。劉詢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君,在位期間國家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jīng)濟(jì)繁榮、四夷賓服,史稱“孝宣之治”,又稱“孝宣中興”,史家稱西漢國力在其治下最為強(qiáng)盛。在以制定廟號、謚號嚴(yán)格而著稱的西漢一朝,劉詢是四位擁有正式廟號的皇帝之一。黃龍元年(前49年)十二月,劉詢因病崩于未央宮,謚號孝宣皇帝。
9、漢元帝:劉奭
劉奭,即漢元帝(前49年—前33年)在位16年。西漢第十一位皇帝。劉奭出生幾個月后,漢宣帝即位為帝。兩年后,其母許平君被霍光妻子霍顯毒死。地節(jié)三年(前67年)四月,劉奭被立為太子。黃龍元年(前49年)十月,漢宣帝駕崩,皇太子劉奭繼位,是為漢元帝。漢元帝多才藝,善史書,通音律,少好儒術(shù),為人柔懦。在位期間,因為寵信宦官,導(dǎo)致皇權(quán)勢微,朝政混亂不堪,西漢由此走向衰落。景寧元年(前33年),漢元帝在長安未央宮病死,終年42歲。謚號孝元皇帝。
10、漢成帝:劉驁
劉驁,即漢成帝(前32年—前7年)在位25年。西漢第十二位皇帝。漢元帝劉奭與孝元皇后王政君所生。漢宣帝很喜歡這個嫡皇孫,親自為他取名為劉驁(驁即駿馬),字太孫,經(jīng)常把他放在自己身邊。漢成帝即位后,荒于酒色,外戚擅政,大政幾乎全部為太后一族王氏掌握,為王莽篡漢埋下了禍根。劉驁在位期間各地相繼爆發(fā)農(nóng)民起義和鐵官徒起義。漢成帝于公元前7年駕崩,終年44歲,謚號孝成皇帝。
11、漢哀帝:劉欣
劉欣,即漢哀帝(前6年-前1年8月15日)在位7年。漢元帝劉奭之孫,漢成帝劉驁之侄,定陶恭王劉康之子,母丁姬,西漢第十三位皇帝,在位7年。陽朔二年(前23年)八月二十二日,劉欣父親定陶恭王劉康去世,劉欣襲封定陶王爵位。綏和二年(前7年)三月十八日,漢成帝病逝,劉欣即位為帝,劉欣駕崩改元建平。元壽二年六月初三日(前1年8月15日),,時年二十五歲,謚號孝哀皇帝。
12、漢平帝:劉衎
劉衎,即漢平帝(公元前1―6年)在位6年。漢元帝劉奭之孫,中山孝王劉興之子,母衛(wèi)姬,西漢第十四位皇帝。漢哀帝死后,王莽為便于弄權(quán),不肯立年歲較長的君主,立年僅9歲的劉衎為帝。次年改元元始。元始五年十二月十六日(公元6年2月4日)劉衎病逝,終年14歲,謚號孝平皇帝。
13、孺子嬰:劉嬰
劉嬰,即漢孺子(公元6年4月17日—公元9年1月10日)居西漢皇太子位,沒有當(dāng)上皇帝。王莽呼之為“孺子”,世稱“孺子嬰”。是漢宣帝的玄孫、楚孝王劉囂的曾孫、廣戚侯劉顯的兒子,于居攝元年三月己丑日劉嬰一生僅僅是做了三年皇太子,四歲即被囚,又通令禁止任何人與他講話。孺子嬰長大后,六畜不識,話也說不清楚,成了一個傻子。更始三年(公元25年)2月,在臨涇被李松殺死。
14、新朝新始祖高皇帝:王莽
王莽,字巨君(公元9—23年)王莽在位十五年。魏郡元城人(今河北邯鄲大名縣)。王莽為外戚王氏家族成員,史學(xué)家以“正統(tǒng)”觀念認(rèn)為其人沽名釣譽(yù),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漢末年,因漢哀帝喜好男風(fēng),專寵董賢,荒淫無度,二十六歲遂死。在皇權(quán)旁落的情況下,被王莽竊取大權(quán)。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宣布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新莽地皇四年,更始軍攻入長安,王莽死于亂軍之中。
15、漢延宗更始帝:劉玄
劉玄,即更始帝(23年1月—25年10月)在位不足3年。南郡蔡陽(今湖北棗陽西南)人,自稱是西漢皇裔,漢景帝劉啟之子長沙定王劉發(fā)之后,東漢光武帝劉秀的族兄。公元23年,劉玄被綠林軍在淯水(今南郡荊州)之濱擁立為皇帝,年號更始,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更始帝。同年新朝滅亡,劉玄入主長安,成為天下之主。公元25年,更始政權(quán)在赤眉軍和劉秀大軍的兩路夾擊之下,土崩瓦解,劉玄向赤眉軍出降,獻(xiàn)出傳國玉璽,更始政權(quán)滅亡。
東漢(25——220)
1、漢光武帝:劉秀
劉秀,即漢光武帝(公元25年—57年)在位33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職,整治官場風(fēng)氣,精簡結(jié)構(gòu),優(yōu)待功臣;經(jīng)濟(jì)上解放生產(chǎn)力,采取休養(yǎng)生息,大力發(fā)展經(jīng)濟(jì);文化上大興儒學(xué)、推崇氣節(jié)。東漢的光武中興時代,被后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fēng)化最美、儒學(xué)最盛”(司馬光、梁啟超語)。建武中元(一作中元)年(57年)二月初五日,劉秀在南宮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歲。謚號光武皇帝。
2、漢明帝:劉莊
劉莊,初名劉陽(58年——75年)在位17年。東漢第二位皇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即皇帝位。劉莊即位后,一切遵奉光武帝制度。劉莊提倡儒學(xué),注重刑名文法,為政苛察,總攬權(quán)柄,權(quán)不借下。他嚴(yán)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干政,對貴戚功臣也多方防范。同時,他也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脅。永平十六年(73年),命竇固征伐北匈奴。永平十八年(75年),劉莊在雒陽東宮前殿逝世,年四十八。謚號孝明皇帝。
3、漢章帝:劉炟
劉炟,即漢章帝(75年—88年)在位14年。漢明帝劉莊第五子,母賈貴人,東漢第三位皇帝。永平十八年八月初六壬子(75年9月5日)繼位為帝。即位后勵精圖治,注重農(nóng)桑,興修水利,減輕徭役,衣食樸素,實行“與民休息”,“好儒術(shù)”,使得東漢經(jīng)濟(jì)、文化得到很大的發(fā)展。此時思想活躍,政治清明,經(jīng)濟(jì)繁榮。兩度派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區(qū)重新稱藩于漢。其統(tǒng)治與漢明帝共稱“明章之治”。章和二年二月三十壬辰(88年4月9日),劉炟崩于章德前殿,時年三十一歲。謚號孝章皇帝。
4、漢和帝:劉肇
劉肇,即漢和帝(88年—105年)在位18年。東漢第四位皇帝,建初四年(79年)出生,漢章帝劉炟第四子,生母為梁貴人,過繼給皇后竇氏為繼子。建初七年(82年),漢章帝廢太子劉慶,立劉肇為皇太子。章和二年(88年),漢章帝逝世,劉肇即位,養(yǎng)母竇太后臨朝稱制。永元四年,劉肇聯(lián)合宦官掃滅竇氏戚族,親政后使東漢國力達(dá)到極盛,時人稱之為“永元之隆”。元興元年病逝章德殿,終年27歲。謚號為孝和皇帝。
5、漢殤帝:劉隆
劉隆,即漢殤帝(105年—106年),漢和帝劉肇少子,養(yǎng)于民間,東漢第五位皇帝,登基時離出生剛滿百天,是中國歷史上繼位年齡最小的皇帝,一歲時夭折,也是中國歷史上是壽命最短的皇帝,謚號孝殤皇帝。元興元年十二月(106年1月)辛未日,漢和帝在章德前殿去世,此時劉隆剛出生100余日。按照傳統(tǒng),繼承皇位的應(yīng)是漢和帝的長子劉勝,但劉勝自幼生有怪病,多年不愈,漢和帝皇后鄧綏認(rèn)為他不適合做皇帝。于是立劉隆為皇帝,是為漢殤帝,改年號為延平,封其兄劉勝為平原王,鄧綏進(jìn)升為太后,并由鄧綏臨朝聽政。
6、漢安帝:劉祜
劉祜,即漢安帝(106年—125年)在位19年。東漢第六位皇帝。漢章帝劉炟之孫,清河孝王劉慶之子。劉祜即位時,東漢朝廷內(nèi)憂外患,百事多艱。首先是河西急報,西域各國不滿班超離任以后擔(dān)任西域都護(hù)的任尚的苛政,紛紛叛漢。接著就是羌族起義,這場戰(zhàn)爭長達(dá)11年之久,耗費(fèi)巨大,使東漢元?dú)獯髠Q庸馑哪辏?25年),漢安帝南下宛城,得病回京。三月,在返京途中死于車中,終年三十二歲。葬于恭陵,廟號漢恭宗,謚號孝安皇帝。
7、漢順帝:劉保
劉保,即漢順帝(125年—144年)統(tǒng)治延續(xù)21年。漢安帝劉祜之子,母宮人李氏,東漢第七位皇帝。漢安帝死后,閻皇后無子,便先廢了安帝的獨(dú)子濟(jì)陰王劉保,然后找個幼兒劉懿為皇帝,想自己垂簾聽政,掌握朝政大權(quán)。劉懿做了七個月的皇帝就死了,宦官孫程、王康等十九人便發(fā)動宮廷政變,趕走閻太后,將時年十一歲的劉保擁立為帝,改元“永建”。由于漢順帝的皇位是靠宦官得來的,所以將大權(quán)交給宦官。后來宦官又與外戚梁氏勾結(jié),開始了長達(dá)20多年的梁氏專權(quán)。建康元年(144年)劉保去世,終年三十歲。謚號孝順皇帝。
8、漢沖帝:劉炳
劉炳,即漢沖帝(144年八月—145年正月在位),字明,漢順帝劉保之子,母虞貴人,東漢第八位皇帝。建康元年(144年)四月,劉炳被立為皇太子。八月,漢順帝去世,年僅一歲的劉炳繼位為帝,尊漢順帝皇后梁妠為皇太后,由梁妠臨朝攝政。漢沖帝即位后,外戚梁氏把持朝政,梁妠的哥哥大將軍梁冀飛揚(yáng)跋扈,朝廷腐敗,不聊生。永憙元年,漢沖帝去世,年僅兩歲,謚號孝沖皇帝。
9、漢質(zhì)帝:劉纘
劉纘,即漢質(zhì)帝(145年—146年)在位時間1年。一名劉續(xù),漢章帝劉炟玄孫,渤海孝王劉鴻之子,東漢第九位皇帝,嘉元年(145年)正月,年幼的漢沖帝因病去世。外戚權(quán)臣梁冀擁立劉纘為帝,承漢順帝嗣,改元本初。劉纘因不滿梁冀的飛揚(yáng)跋扈,在一次朝會中,曾當(dāng)著群臣的面叫粱冀“此跋扈將軍也”,因為引起梁冀的忌恨.本初元年(146年)閏六月,便被梁冀毒死。死后謚號孝質(zhì)皇帝。
10、漢桓帝:劉志
劉志,即漢桓帝(146~167年)在位23年。本初元年(146),漢質(zhì)帝崩,劉志被梁太后兄大將軍梁冀迎入南宮即位。梁太后臨朝聽政,外戚梁冀掌握大權(quán)。延熹二年(159),依靠宦官單超等誅大將軍梁冀,并翦除其黨羽。以功封中常侍單超、徐璜、左悺、唐衡、具瑗為列侯。自此,朝政轉(zhuǎn)入宦官之手。永康元年(167)劉志去世,謚號孝桓皇帝。
11、漢靈帝:劉宏
劉宏,即漢靈帝(168年—189年)在位25年。 生于冀州河間國(今河北深州)。東漢第十一位皇帝,漢章帝劉炟的玄孫。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漢桓帝劉志逝世,于建寧元年(168年)正月即位。劉宏在位的大部分時期,施行黨錮及宦官政治。他又設(shè)置西園,巧立名目搜刮錢財,甚至賣官鬻爵以用于自己享樂。在位晚期,爆發(fā)了黃巾起義,而涼州等地也陷入持續(xù)動亂之中。中平六年(189年),劉宏去世,謚號孝靈皇帝。
12、漢獻(xiàn)帝:劉協(xié)
劉協(xié),即漢獻(xiàn)帝(189年-220年)在位32年。初封渤海王,后改封陳留王。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廢漢少帝劉辯,立劉協(xié)為皇帝。董卓被殺后,董卓部將李傕等攻入長安,再次挾持了他。劉協(xié)后來逃出長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控制了劉協(xié),并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劉協(xié)被曹丕控制,隨后被迫禪讓于曹丕。曹魏青龍二年(234年),劉協(xié)壽終正寢,享年54歲,謚號孝獻(xiàn)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