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線理論最早起源于日本的德川幕府時代。K線理論也被叫做K線圖、日本線、蠟燭圖,是日本的德川幕府時代一位名叫本間宗久的糧食商人為了記錄當時大米市場上米價每日、每周或每個月的價格漲跌而發(fā)明的,后來由于K線圖直觀且涵蓋信息量豐富的特點,逐漸被引進到股市市場和期貨市場。
以繪制日線圖為例,先找到當日的開盤價和收盤價,將兩點相連并以此作為最高點和最低點繪制出一個長方形的柱體,再找出當日股價波動所達到的最高價和最低價,從中間的柱體延伸出兩條分別向上和向下的直線,此時一根完整的K線就繪制好了。中間的柱體我們稱它為實體柱,實體柱分為“陽線”和“陰線”,如果當日的收盤價高于開盤價,那么這根實體柱就是陽線,在股市圖中一般是以紅色或白色顯示;如果當日的收盤價低于開盤價,那么這根實體柱就是陰線,在股市圖中一般是以綠色或黑色顯示。而從實體柱上延伸出來的兩條線,上方的叫做“上影線”,下方的則是“下影線”,上、下影線表示的就是股價在當日波動中所達到的最高價和最低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