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998年長江的抗洪斗爭,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幾百萬軍民英勇奮斗,取得了全面勝利。當前,全國人民關注的是,如何進一步整治長江。這不僅關系到長江流域人民的長治久安,也是國家經濟建設中的一個巨大項目。為此,兩院組織部分有關院士和院外專家,對有關資料和各方面的意見進行分析研究后,提出以下報告。
一、對1998年長江洪水和抗洪斗爭的認識
1998年洪水,是繼1931年和1954年兩次洪水后,本世紀發(fā)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據初步資料,1998年和1954年相比,上游的洪峰流量和洪水量與1954年接近;由于中游洪峰流量不具備可比性,以最集中的30天洪水量相比,1998年漢口以上總來水量較1954年少300多億立方米;下游的洪峰流量較1954年少1萬多秒立方米,洪水量少500多億立方米。1931年由于資料不足,只能作粗略比較,上中游可能較1931年略大,下游較1931年小。
應當說明,在上個世紀和更早的時期,長江都發(fā)生過比本世紀更大的洪水。據考證,自1153年以來,宜昌站洪峰流量超過8萬秒立方米的有8次(1998年為6.36萬秒立方米,1954年為6.68萬秒立方米),其中1860和1870年的洪峰流量分別達到9.25萬和10.5萬秒立方米。
當前,大家更為關心的是,雖然洪水沒有1954年大,但為什么1998年的長江干流洪水位,除武漢、黃石段外,都高于1954年。洪水位抬高的因素當然可以列舉很多,但是最關鍵性的還是分蓄洪量比1954年大量減少。1954年,由于中下游堤防圍垸的抗洪能力較低,許多堤防圍垸自然潰口,為了降低洪水位,保住重點地區(qū),除了運用荊江分洪工程外,又在很多地方扒口分洪,總計分洪和潰口的水量達1023億立方米,其中起到有效削減洪峰的容量約為700億立方米。根據1998年的洪水來量,如果要維持1954年的水位,需要有效分蓄洪量約為400多億立方米。但是1998年的分洪潰口總量僅約100億立方米,其中有效削減洪峰的容量估計約50多億立方米。這樣,減少分洪量約350億立方米,約相當于減少洪水淹沒面積700萬畝。換言之,1998年的抗洪斗爭,是通過加強防汛搶險,爭取抗御較高洪水位,以加大泄洪量,減少洪水淹沒損失。例如:1954年,在運用荊江分洪工程的情況下,荊江大堤沙市的最高洪水位為44.67米。按長江防洪規(guī)劃,為減少荊江分洪工程的運用機遇,將荊江大堤的設計洪水位提高到45.0米。1998年,為了避免運用荊江分洪工程,將荊江大堤超設計標準運用,沙市洪水位達45.22米。又如:洞庭湖的出口蓮花塘站,洪水位比1954年超過達1.85米,這是因為,在1954年,蓮花塘以上洞庭湖區(qū)的絕大多數圍垸、蓮花塘以下長江干流兩岸的絕大多數堤防包括洪湖大堤,都已潰口或扒口分洪,而1998年,蓮花塘上下潰口和分洪的堤垸遠比1954年少。
應當說,這是1998年抗洪斗爭中的一個重大決策,也是在1998年特定條件下作出的十分艱難的決策。1998年抗洪斗爭的工程基礎是:按長江中下游防洪規(guī)劃,完成了部分水利工程。除建成了漢江、清江、沅水、資水、修水等支流的控制性水庫外,還按提高了的設計洪水位(較1954年提高0.5米左右),完成了荊江大堤、武漢市圍堤、無為大堤等長江干流重點堤防和洞庭湖區(qū)、鄱陽湖區(qū)重點圍垸的加高加固工程。這些都為1998年抗洪斗爭提供了一定的基礎。但還有相當一部分堤防沒有按規(guī)劃完成,特別是平原分蓄洪區(qū)工程的安全設施,在原規(guī)劃中考慮不夠,在實施中又沒有落實,給抗洪斗爭帶來了極大困難,使抗洪斗爭的決策處于兩難困境:如果按原定規(guī)劃分洪(按提高了的設計洪水位,仍需有效分洪量200億立方米),將遭受很大損失;如不按原定規(guī)劃分洪,將使堤防經受超過設計標準的洪水位,承擔極大風險??紤]到1998年洪水比1954年小,以及軍民團結抗洪的巨大潛力,中央毅然決心進一步抬高洪水位、嚴防死守、力爭減少潰口和分洪損失。這是一個極其艱難的決策,實踐證明是正確的。當然,也應當說明,這是在1998年超額洪水比1954年少300多億立方米的條件下,才有可能做到。如果1998年發(fā)生的洪水和1954年洪水相當甚至更大,不分洪還是不行的。
關于1998年長江流域的災情。根據衛(wèi)星和航空遙感對長江中游地區(qū)所進行的多期和系統(tǒng)的監(jiān)測與分析:湘、鄂、贛三省最大受淹面積約為1586萬畝,由于統(tǒng)計口徑不同等原因,比三省統(tǒng)計數小很多。據長江水利委員會的統(tǒng)計,中下游五省共潰口分洪1705個圍垸,淹沒耕地295萬畝,受災人口230萬。以上數字表明,潰口分洪的多是較小圍垸,平均每個圍垸不足2000畝,災情統(tǒng)計中絕大部分受災農田是由于內澇。1998年的死亡人口為1432人。這與1954年除保住荊江大堤和漢口圍堤外,其他地區(qū)大多受淹,死亡人口33169人的災情,是差別很大的。與1931年中下游一片汪洋、漢口街道行舟、南京市區(qū)被淹、死亡人口14.5萬人的慘況,更是完全不同。因此,1998年的抗洪斗爭,確實取得了巨大成績。
社會各界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是,長江洪水位的抬高是否是由于長江河床的淤高。根據長期觀測資料,長江干流河槽基本穩(wěn)定,與黃河根本不同。由于某些因素,局部河段有沖淤變化,最明顯的是荊江以下的監(jiān)利-洪湖河段,這一段受下荊江裁彎工程影響,裁彎河段以上有沖刷,以下有淤積。據長江水利委員會資料,其代表站螺山站,低水位時由于泥沙淤積,水位有所抬高,但高水位時,因淤積面積占行洪面積的比例不大,抬高趨勢并不明顯。螺山站1998年的洪水位比1954年超過1.78米,據查證主要是由于1954年在螺山以下蔣家碼頭扒口分洪和老灣等處潰口,使洪水位大幅度降低。
關于湖泊淤積情況。洞庭湖1949年以來因淤積減少的湖泊容量約40多億立方米,由于1949年以來圍墾了1600平方公里,大約減少容量近100億立方米。鄱陽湖的淤積量很小,但1949年以來圍墾了1400平方公里,損失湖泊容量約80億立方米。湖北省的兩岸湖泊由于全部封閉,減少面積5700平方公里。1949年以來,湘、鄂、贛連同蘇、皖五省,因圍墾共增加耕地估計約1400萬畝。
長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和泥沙情況。在長江上游100萬平方公里的流域范圍內,根據調查統(tǒng)計,地面固體物質的年均侵蝕量為15.68億噸,長江干流宜昌站的年均輸沙量為5.3億噸,輸移比為0.33。這與黃河有所不同。因為長江上游主要是巖石山區(qū),其地面侵蝕物質主要是巖石風化物,顆粒較粗,一般以山前坡積、洼地淤積、溝口洪積扇以及塘庫和中小支流的淤積等形式,在短距離沉積,不能被河流遠距離輸送;而黃河的地面侵蝕物質是黃土,顆粒極細,幾乎可以全部輸送到黃河干流。宜昌以下,漢口站的年均輸沙量為4.3億噸,下游大通站為4.68億噸。宜昌和漢口間的差值,在平水年主要淤在洞庭湖區(qū),洪水年淤在洞庭湖區(qū)、河道的州灘及潰口的圍垸內。大通站的輸沙量,絕大部分送入東海。宜昌各年的輸沙量,因暴雨分布情況不同,而有很大差異。例如,1990~1997年8年的年均輸沙量僅3.8億噸,屬于少沙年;而1998年6~8月的輸沙量即達6.05億噸,超過1954年的同期輸沙量(5.27億噸),屬于多沙年。據初步分析,1998年泥沙的主要來源是金沙江和嘉陵江,這是很值得進一步研究的現象。
以上情況說明,長江流域的水旱災害所以嚴重,除了氣象方面的客觀原因外,主要的還是由于流域內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失調,集中表現為:在人口急劇增長的情況下,土地資源過度利用和不合理的開發(fā)。在山區(qū),毀壞森林、陡坡開荒;在平原,盲目圍湖造田,占用行洪洲灘。這些都招致自然界的報復。在長江流域,山區(qū)水土流失對當地的危害,比黃河更大。這是因為,長江流域為巖石山區(qū),表土層很薄,經過一定時期的沖刷,表土沖光,巖石裸露,形成“石化”,使當地人民完全失去生存條件。貴州省已有不少“石化”山區(qū),令人觸目驚心。
平原的盲目圍湖造田和占用行洪洲灘,是近幾年來長江洪水位抬高的主要原因。從長遠的自然規(guī)律看,江河的沖積平原就是由江河挾帶泥沙淤積而成。中華民族的經濟也是在開發(fā)七大江河沖積平原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但是,如果開發(fā)利用不當或開發(fā)過度,就會受到洪水的懲罰?,F在,在開發(fā)利用長江中下游兩岸的土地上,就面臨著這個問題,不僅洪水位越來越高,防汛負擔越來越大,而且防汛的風險也越來越大。
我國生態(tài)系統(tǒng)失調的根本原因是人多地少。要進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建,必須與經濟結構的調整相結合,以綜合提高生產力為目標,并注意發(fā)展、改革和穩(wěn)定三方面的協(xié)調。我們認為,中央提出的要堅持全面規(guī)劃、統(tǒng)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是完全正確的。
二、對今后工作的建議
根據以上認識,從生態(tài)系統(tǒng)、林業(yè)建設、工程措施、新技術運用、加強領導及統(tǒng)籌全國水利等六個方面提出以下建議。
(一)調整土地利用結構,進行長江流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建長江流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失調,是由于人口增長和經濟的發(fā)展。因此,不能簡單地恢復原狀,而是要以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點,通過調整經濟結構和人口分布結構,在綜合發(fā)展生產力的基礎上,解決人多地少的矛盾,實現土地利用結構的調整。一方面,要以1998年的抗洪斗爭為契機,大張旗鼓地宣傳調整土地利用結構的必要性;同時,又要制定調整土地利用結構的具體規(guī)劃、步驟、政策和措施,使退耕還林、退耕還湖和平垸行洪真正落到實處。
1.通過全面調查和必要的勘測,對全流域的土地進行總體規(guī)劃,合理調整農林牧業(yè)結構,把整治河山、重建家園納入流域生態(tài)系統(tǒng)重建的總體框架,因地制宜地建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模式。
2.在山區(qū),退耕還林要和積極發(fā)展生產結合起來。
退耕還林的關鍵是真正解決當地職工和群眾的生產出路。要具體劃定必須退耕還林的地區(qū),制定解決生產出路的具體規(guī)劃,定期限、定步驟,并確定責任單位,予以實施,并定期檢查和驗收。當前,要首先制止和防止新的毀林開荒和陡坡開荒。特別要注意防止在三峽移民中造成新的生態(tài)破壞,嚴格按照“三峽庫區(qū)的生態(tài)功能分區(qū)”,規(guī)劃安置移民。
對可以不退耕還林的山區(qū)農田,要大力推行高效生態(tài)農業(yè)。推廣坡地改梯田、坡地綠籬、橫坡種植等措施。有條件的地方,扶持進行農田水利建設。大力開展山區(qū)的小流域治理,以小流域為單元,全面布局,綜合開發(fā),將生態(tài)保護與經濟發(fā)展結合起來,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結合起來,這是改善和恢復山區(qū)環(huán)境,使人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
大力發(fā)展種草養(yǎng)畜。在雨量和濕度較高而坡度較陡的山地、海拔過高的高原區(qū)、不宜造林的坡地和干熱河谷,應種植牧草,發(fā)展畜牧業(yè)。這也是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
3. 在湖區(qū),退田還湖要和保持湖區(qū)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結合。
長江中下游1949年以來開發(fā)湖區(qū)耕地1400萬畝,連同過去一千多年來已開發(fā)的共計數千萬畝土地,不僅是中下游五省的農業(yè)基地,而且發(fā)展了工業(yè)和交通,建設了繁榮的城鎮(zhèn),為全國的經濟發(fā)展作出了貢獻。但是要看到,根據長江洪水的規(guī)律,對于這些已開發(fā)的數千萬畝土地,不可能在任何洪水情況下都不被淹沒。洪水不太大的年份,可以全部或大部保住;特大洪水年份,必須犧牲相當部分才能保住重點。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湖區(qū)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4.實施退田還湖的難度很大,因為圍垸內的大量人口需要遷移安置。就蓄洪的有效性來說,控制蓄洪比自然蓄洪更能有效地削減洪峰流量,需要的蓄洪容量也少得多。因此,湖南省提出的,對蓄洪垸實行“空垸待蓄,低水時耕種,高水時蓄洪還湖”,在技術和經濟上都是合理的。但必須切實做好蓄洪圍垸內的安全建設,并制定相應的政策和保險制度,使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得到可靠保障;同時,還要制定與“低水耕種,高水蓄洪”相適應的經濟發(fā)展方針和加強管理的具體措施,才能保證高水時及時開放蓄洪。對一些地勢低下、排水困難、1998年水毀嚴重的圍垸,應堅決退田還湖,或將封閉型的圍墾種植改為半封閉型的筑圩養(yǎng)殖,實行“退田還漁”。
5.要堅決平垸行洪。這些圍垸建在長江和洞庭湖洪道的洲灘上,成為行洪障礙,保護面積不大,但對大局影響很大,應當堅決清除,退田還河。
建立生態(tài)經濟核算制度和生態(tài)效益補償制度。鑒于生態(tài)工程的長期性和全局性,要通過政策和立法,在財政、稅收、信貸等方面進行扶持。國務院正在建立林價制度和森林生態(tài)效益補償制度,這些都是必須的,應盡快加以實施。同時,對草地和湖泊、洲灘和濕地的管理也應作出切實可行的規(guī)定。
[img]九八抗洪有19名解放軍官兵犧牲。
1998年8月1日20時30分, 湖北省嘉魚縣合鎮(zhèn)垸潰決。該垸為長江大堤之間的洲灘民垸,潰決后省防汛指揮部緊急調動2000名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動用150多艘沖鋒舟、橡皮船,全力搶救,并空投1萬件救生衣。在整個搶險過程中,有19名解放軍官兵壯烈犧牲。
廣州軍區(qū)某集團軍“塔山守備英雄團”九連一班戰(zhàn)士李向群,1998年8月5日隨部隊赴湖北荊州抗洪搶險,14日在抗洪搶險一線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公安縣南平鎮(zhèn)堤段的抗洪保衛(wèi)戰(zhàn)中,他帶病堅持搶險,先后4次暈倒在大堤上,終因勞累過度,搶救無效,于1998年8月22日壯烈犧牲,年僅20歲。
1998年洪水的受災特點
1998年洪水大、影響范圍廣、持續(xù)時間長,洪澇災害嚴重。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廣大軍民奮勇抗洪,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的水利工程發(fā)揮了巨大作用,大大減少了災害造成的損失。全國共有29個?。ㄗ灾螀^(qū)、直轄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
據各省統(tǒng)計,農田受災面積2229萬公頃(3.34億畝),成災面積1378萬公頃(2.07億畝),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2551億元。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內蒙古、吉林等省(區(qū))受災最重。
98年整個抗洪搶險過程中,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共出動了30余萬人,12500輛各型汽車,1170艘舟艇,200余架飛機。高建成、李向群、楊德勝等26名官兵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延展閱讀:
1998年是繼1954年以來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人民解放軍救災長江中下游干流沙市至螺山、武穴至九江共計359公里的河段水位超過了歷史最高水位。鄱陽湖水系五河、洞庭湖水系四水發(fā)生大洪水后,長江上中游干支流又相繼發(fā)生了較大洪水,長江上游接連出現八次洪峰。據初步分析,1998年7月、8月,長江上游來水量略大于1954年,中、下游水量略小于1954年。1998年最大30天洪量,宜昌、漢口、大通站分別為1379億立方米、1885億立方米和2193億立方米,而1954年上述三站最大30天洪量分別為1386億立方米、2182 億立方米和2576億立方米??傮w而言,1998年洪水小于1954年。
近50年來,長江流域水利建設成績顯著,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干流主要控制站均按照1954年洪水位設防,在洪水期間,水庫和水電站攔蓄洪水、削減洪峰的作用明顯。如在98大洪水中,由于丹江口水庫的削峰錯峰作用,漢口水文站最高洪峰水位低于1954年最高洪水位。